在PBL探索中唤醒文化基因——中文教学的溯源与回归之旅

在青岛为明学校国际部,

一场以PBL解锁文化基因的项目教学正在进行。

中文教学以双重路径开启深度探索:

向历史深处溯洄,向语言本质回归,

构筑起一场关于文化自信的传承实践。

溯源向历史纵深处,激活姓氏中的文化记忆

参天之木,必有其根;怀山之水,必有其源。

——清·张澍《姓氏寻源》

青岛为明学校国际部大厅中央,一棵承载着文化记忆的姓氏文化树正悄然生长。它的枝干延伸着历史的脉络,近百枚姓氏叶片承载着国际部全体师生的姓氏,跨越时空,将历史深处的起源故事带到我们眼前。

你们知道孔子姓什么吗?从一个常识问题出发,在姓氏文化的专题课上,中文老师带领学生开始了一场溯源之旅。同学们一起搜集材料,筛选主流可靠的源起;考证姓氏故事,得姓始祖以及相关历史人物;探寻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与神话传说;借助夏商周的史料研究姓与氏的发展。

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文字,同学们突然意识到:原来我们的姓名里,藏着祖先走过的路、听过的风、坚守过的信念;每一个姓氏都是一部微缩的文明史,每一个汉字背后都住着祖先的灵魂。

姓氏树完成后,专题课上的同学们成立志愿解说小组,化身姓氏解说员,面向青岛为明学校国际部所有师生讲解姓氏文化;在中期家长会期间,向感兴趣的家长分享姓氏的故事。在姓氏中找到身份认同,文化自信在其中自然生长。

回归深度思辨中,复苏语言表达的诗意基因

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,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。

——王小波

如同在沉沉黑夜中的一抹月光,

满载着温柔,投入世间,

诗意的语言总是用最动人的力量,

延展着我们的生命。

现如今,网络热梗借助网络高速传播,从社会到校园,从课堂到写作,在频繁的使用中,网络热梗正消解着中文表达的温度与深度。 

如此情形下,时代之少年该如何从网络热梗的围猎中突围而出?又该如何成长为合格的语言传承者?在青岛为明国际部的中文课堂,我们完成了一次从“现象辩论”到“诗意回归”的学术探索。

一场关于利弊的辩论

正方同学犀利指出:网络热梗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独特文化符号,可以让表达更高效!

反方同学从容回应:当万物皆可“绝绝子”,我们的语言是否正在变得贫瘠?

思想的碰撞,让我们认识到,热梗作为时代的声音,其存在本身并非原罪,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驾驭它,而非被它吞噬。

一次深度的思考沉淀

辩论之后,同学们深度思考,总结沉淀,形成共识:做诗意中文表达的积极传承者!要知道,无论在怎样的时代,诗意表达永远是我们消解荒芜的核心传承。

一场迈向“诗意”的华丽迁徙

最高级的表达,从来不在追逐流行,而在将瞬间的情绪,安放于千年的诗意之中。

一边是回望千年的文化寻根,一边是面向未来的语言回归。

PBL式中文教学实践

这两场教学实践,共同完成着一项重要使命:唤醒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,而这,正是为明国际部中文教育的深层追求。

当国际学子既能读懂祖先的智慧,又能书写时代的篇章,文明的种子便真正在心间生根发芽,青岛为明国际部中文课堂也在践行着最温暖的使命。

加入我们吧,

让我们一起将觉醒的火种继续传递!

姓氏文化的溯源,让我们找到来路;

诗意表达的回归,让我们看清去路。

青岛为明学校国际部中文组

近期活动

换条赛道·进世界名校

对国际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朋友

 12月20日 9:00 校园开放日

欢迎咨询和预约访校

欢迎5-11年级学生家长预约

0532-86720568/86727676